熱門話題一:抗疫
我和林宏文很熟,我支持他的說法「台灣先打國際第一代疫苗,讓台灣趕快脫離染疫及死亡威脅,至於國產疫苗則按照程序來,一步步完成該有的審查程序,未來可以積極爭取與其他國家的臨床實驗,搶攻國際大廠照顧不到的市場。」
我的看法是,疫情的解決要依照重要性,而有短中長期的規劃。
1)短期要先求「可控可管」,三級警戒壓不下來的話,就必須進入四級,實施封城。一定要把疫情的勢頭壓下來,並且養成老百姓的正確健康習慣。
2)中期以施打疫苗為主,讓施打率超過人口的50%以上,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,加上可控可管,則可以解封,回復正常生活。
3)長期要做三件事:
A)疫苗方面,由於病毒不斷變異,會有三代、四代、N代疫苗出現,要長期維持群體免疫,必須定期施打新一代疫苗。
B)新疫苗的取得和施打速度,也會成為國安問題,如同台灣的國防工業一樣,必須不斷的自主研發、製造。
C)經濟成長不可或缺,國門也要開放,外國人要能夠進來,台灣人要能夠出去。到時候一定會有疫苗護照的出現,而且護照上的疫苗必須不斷更新。
要達到醫療、國安、經濟兼顧的長期目標,一定要有台灣自主研發疫苗的能力,才跟得上病毒變異的速度。而且要做三期試驗,依照國際標準,取得國際的認可,成為疫苗護照上認可的疫苗。
而短中長期的三個規劃,缺一不可,否則事倍功半。
如果只做到「可控可管」的短期規劃,而沒有中期的疫苗接種和群體免疫,則新的疫情會持續爆發。
如果只做到短中期目標,沒有長期規劃的話,則台灣即使安全了,也會成為孤島,無法與世界連結,經濟必然會崩盤,這情況不可持續。
如果大家認同這個短中期的策略規劃,那麼政府和專家們應該集中精力、資源,討論執行方案,和攻關的方法,而不是批評。台灣現在不缺提出問題的人,而需要提出解決方法來的人。
以上是我的簡單想法,至於短中長期規劃的細節,就靠政府和專家去討論實施了。我們作為小老百姓,只能支持、配合政府的政策,管好自己。
https://www.businesstoday.com.tw/article/category/80394/post/202106010014/